不知你注意没有,老年群体中,缺少充足的笑声,年越老,笑声越少。老头儿与老太太比,多数如同雕塑一般木然,郁郁寡欢,不如有些老太太们凑到一块乐和,她们常有说有笑、唧唧喳喳像一群喜鹊。
这情况很复杂
人的内心世界应该是个鲜花盛开的花园。我们应该把心灵装扮得更阳光更绚烂更美丽更芬芳一些。对于这种心态,有专门的形容词叫:心花怒放,笑开了花。说明笑得爽朗、开心。按这样的要求,我们笑得往往不够。
人人都享有笑的权利。笑,属于你,属于我,不受年龄性别身份限制,想笑就开怀大笑呗,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。
活得本真些,自然些,天然些,像婴儿落地时的第一声啼哭那样,做个老小孩、老顽童。老年人,需要的是惊蛰、复苏童心、童趣、诗心、想象力、浪漫情怀。
正确对待“从心所欲,不逾矩”的古训。实事求是地讲。我们的国民过分强调“不逾矩”、“驯服工具”了,一提“从心所欲”、“老要张狂”就被视为大逆不道、“洪水猛兽”。好像乱套了,出轨了,出了什么大新闻大丑闻似的,一传俩,俩传仨,沸沸扬扬。极个别现象什么时候也杜绝不了。一举一动,一衣一饭,一谈一笑,都得按部就班,小心谨慎,三思而行,不得越雷池半步。恨不得把自己装在套子里。如此活法,着实有点儿累。
不随风不趋时不逐尚,径自按自己的人生轨迹、生活方式面对世界,就是“从心所欲,不逾矩”的最标准最经典的诠释了。
从心所欲。笑对夕阳,笑对人生,笑对世风,笑对自然。
影视艺术有个时髦的说法叫“搞笑”,民间有个通俗的说法叫“找乐”。向曲艺、相声、小品、幽默大师学习,“搞乐”,“找乐”,“逗乐”,“哄自己玩”。小品在哪里?在舞台,更在日常生活中。我们天天都在演活生生的小品。
有些事得想得开。不如意事常八九,失败、挫折常伴身。怎么办,除去“吃一堑,长一智”,汲取教训以外,尽快统统遗忘吧。只留下一些幸事、乐事、趣事、高兴事。
想“老有所为”,好,但不要企盼立竿见影,不要奢求奇效、神效。大器晚成者毕竟是少数。更多的是为着自娱自乐。
满怀希望,含笑生活,出门高高兴兴,回来喜气洋洋。每一天每一年快快乐乐,直到生命尽头。在脸上永远寻觅不到哀伤与忧愁,含笑长眠是最后的留影与定格。
笑靥是心花斑斓的投影。笑是美好心灵的自然折射。一切总根于爱。爱生活,爱人间。爱家庭,爱自然,则会笑得如苹果般甜美,如灯笼般透明,如太阳般灿烂,如春风般和煦……
(摘自《湖光心影》,中信出版社2009年1月版)